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今天上午(9月29日)在世博中心隆重举行。我校19计应2班杨乐彦同学参加大会,并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疫情期间,村宅“守进口、守道口”需要大量人手成为居村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为严守社区防控第一线,勤昌村村委发出了“志愿者招募令”,村里大大小小的道口、进进出出的人员亟需村委人员连同志愿者们“24小时把关守口”,将疫情导入风险降到最低。听到号令的杨乐彦看着在疫情防控一线忙碌到无法回家的妈妈,他放下了爱玩的游戏报名参加志愿者,为村民值守、为母亲分担。
听到村委蔡老师的儿子小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村里其他“90后、00后”纷纷前来取经讨教,小杨表示看到很多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冲在一线,自己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为村民贡献点自己的力量,为父母分担一些辛苦,长辈们能干的相信我们也行。受到“同龄人”的感召,留学回国的小蔡说起自己放假在家没有事情做,看着父亲一晚上只能休息4、5个小时很是心疼,希望也能为社区做出一点贡献;小李则想通过参加社区志愿表达对医务人员的崇敬之情,要求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一个个倔强的眼神,朴实又温暖的想法在小杨的发动下,六位平均年龄20岁的飒爽青年组成了“F6”,“F”意味“防护,防疫”。“F6”都是就读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有4位是2000年出生的,今年刚刚20岁,另外两名也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这几个在大人们眼中的“小囡”似乎一夜长大。
勤昌村一处连接着蔡路集镇,附近春雷、建光、海塘、营房的入村道口,村民、外来人员都会从此处经过。穿着志愿者马甲、戴着“疫情防控巡查员”袖章的杨乐彦,带着他的队友们在路口严格排查过往行人和车辆,有时候还会遇到同村乡亲,但“六亲不认”的他们一板一眼,哪怕亲戚朋友也只好“败下阵”来,老老实实掏出证件、测温后才能通行。偶尔碰到不配合的人,骂骂咧咧不接受排查非要进来,他们也是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坚持拦住,最后不配合的人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许多的村民从先前的不理解到后面的点赞,更有村民煮了茶叶蛋、买了奶茶等送到值守的道口,以实际行动感谢这群“小年轻”展现的正能量。
特殊时期,“F6”成员无论刮风下雨,或是寒气袭人每天坚持值守,但碍于学生身份有的还要参加学校网课学习,有的还要短暂返校完成课业,面对团队里的人有事请假时、面对只能参加周末志愿值守的情况时,小杨还经常帮别人顶班,他经常同队友们开玩笑说“疫情不降不退、咱们F6永远不散”。虽然每一天都重复着询问、查证、测温、放行,但杨乐彦始终不敢懈怠、不敢放松,面对“亲戚熟人”不留“情面”;面对新入沪进村人员仔细查问归途,他说这是对信任我们的村委负责、对住在村里的乡里乡亲负责,更是对我们这一个团队负责。
少年强则中国强。向杨乐彦一样的一批“90、00后”年轻人用他们特有的活力、话语和方式,服务进出社区的每一位村居民,同时又以年轻人的“仗义豪气”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并肩作战,保障好大家的生命安全,为自己所在的社区贡献一份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