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大思政课"实践走进金山卫抗战遗址 中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这样做——

时间:2025-04-21浏览:34

为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红色文化师生宣讲团队,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政育人新模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4月18日组织师生赴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开展示范性宣讲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宣讲+现场教学”的方式,为师生宣讲团成员展示如何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程。

活动中,红色文化宣讲团骨干教师余杰老师首先进行《浴血抗战金山卫,薪火相传民族魂》示范教学。余老师不仅生动还原了金山卫军民抗战历史,更重点示范了如何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再现”“重点故事讲述”“精神价值提炼”三个教学环节,将史料转化为生动的育人素材,为宣讲团成员展示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标准范式。在讲解抗战英雄事迹时,余老师特别强调:“宣讲红色文化,不是简单复述历史,而是要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让红色基因真正入脑入心。”

随后,学生们来到了金山卫抗战史料馆。在王猛老师的带领下,红色文化师生宣讲团的成员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思政元素”主题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解说中,师生们不仅认真观看展览,更以如何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为主线展开深入探讨。参观结束后,全体师生来到“十月初三”惨案被害乡民遇难墙前向遇难同胞献花。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红色文化宣讲团骨干教师刘咏玲老师为师生宣讲团带来了一堂题为《铭记血火岁月,勇担青春使命》的示范教学课。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微课,生动展示了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宣讲内容。刘老师以“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展开教学,引导同学们感受纪念馆中吹过的风,洒落的阳光,启发大家思考过去军民们的感受,通过这样具象化的联想,让历史与现实产生深刻共鸣。刘老师还特别选取了展馆墙面上的留言便签作为教学案例,启发宣传团成员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鲜活素材,让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她现场示范如何将这些真实感悟融入宣讲内容,增强感染力,并强调:“好的红色宣讲要让听众既感动于历史,更思考于当下,既铭记过去,更面向未来。”

“这次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高水平的教学示范。”宣讲团学生罗俊表示,“老师们展示了如何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我们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宣讲实践中。”宣讲团成员高峰课后表示:“刘老师的示范让我明白,红色文化宣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让历史活起来,真正走进听众心里。”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今天的所学所悟运用到今后的宣讲实践中,真正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精神营养剂”。

此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红色文化宣讲团培育计划”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通过“示范教学+实践锻炼”的培养方式,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师生宣讲队伍,让红色文化宣讲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特色品牌,推动“红色文化宣讲+”模式常态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供稿 |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建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