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我校案例入选上海市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案例汇编!

时间:2025-07-31浏览:10

近日,我校团委申报的项目《以亲历者叙事激活“大思政”链式育人新样态》成功入选上海市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案例汇编,成为全市高校实践育人领域的重要典型。该项目聚焦“大思政”格局下育人路径的创新探索,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两课堂有机融合,打通校园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充分彰显我校在思政教育体系化建设中的积极探索与特色实践。


图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化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团委立足上海市金山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联合金山区红色地标、金山区张堰小学、金山中学以及上海百老讲师团,以系统观念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区域资源整合+学段分层衔接+协同育人共建”三维赋能模式,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打造以亲历者叙事激活“大思政”链式育人新样态,为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

图片

近年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团委始终坚持以区域红色资源为纽带,通过课程重构、主体联动、载体创新,以“馆校联动、老少共话、朋辈引领”等形式善用“社会大课堂”,创新“思政小课堂”,以“亲历者”视角讲述红色的峥嵘岁月,把理论、思想与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引领新时代青年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图片

未来,中侨大学将会进一步创新特色品牌,扩大社会辐射效应,探索“红色文化+”融合模式,开发“红色+非遗”“红色+科技”等特色课程和思政教育手段,有效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进一步将亲历者叙事激活“大思政”链式育人新样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经验模式。


附:优秀案例

以亲历者叙事激活“大思政”链式育人新样态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团委“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案例


(一)红色资源分层开发,构建“学段衔接”课程体系

中侨大学团委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为导向,积极与兼具历史厚重性与教育可及性的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区烈士陵园、初心馆等红色文化地标合作共建,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红色资源进行分层开发与教学。

三个学段以“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汲取文化自信力量”为主题,采取“感、知、行”分层教学。针对小学生侧重“感”的培养,开展“红色故事浸润”主题演讲,引导小学生在具身体验中感念先辈;针对中学生侧重“知”的积累,依托红色场馆设计主题研学,强化中学生理论认知与历史认同;针对大学生更侧重“行”的教育,开展红色场馆沉浸式党课,深化大学生行动自觉与责任担当,在红色资源分层开发和分层教学中构建“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多方协同共建,打造“亲历者+践行者”育人生态

中侨大学团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导向,积极联动金山区红色场馆、金山区大中小学校以及上海百老讲师团实现多方协同共建,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赋能。中侨大学团委把握重大时间节点,联合上海百老讲师团,赴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烈士陵园、初心馆开展“缅怀先烈 重温党史”等主题的常态化实践教学,邀请“亲历者”担任“红色导师”,现场讲述红色故事,将书本上的历史鲜活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在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中,引导学生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用实践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打造“亲历者+践行者”育人生态,坚持以“知识学习与价值体认、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充分结合的铸魂育人工程。

(三)以守正创新探索实践进路,实现“三协同”育人“在地化”表达

中侨大学团委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也实现了协同育人模式和红色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三协同”模式即资源协同(场馆+学校)、学段协同(大中小学)、主体协同(师生+亲历者),进一步破解了思政教育碎片化问题。“在地化”表达即立足金山红色资源,以本土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实现“小切口”承载“大思政”。目前已研发“上海百老讲师团讲历史”“榜样青春”“我是少先队员”等宣讲品牌3个,课程目录32门,相关活动获《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在学习中,小朋友们纷纷感悟到:“听了孙爷爷(上海百老讲师团孙佑民)讲的红色故事,我深入了解了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位少先队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