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5年9月4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线上座谈会,两校教师结合上海高校思政教育综合改革任务,交流分享学习体会与育人思考。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平杰,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德平,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封晓莉,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天喜及两校全体党员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封晓莉主持。
平杰以《从绿瓦大楼说起: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担负铸魂育人使命》为题作领衔发言。他从绿瓦大楼的历史讲起,回顾中华民族在抗战中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壮阔历程,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他指出,高校思政教师要肩负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切实贯彻教育强国建设“思政一号工程”,深化“思政第一课”内涵,做强做实思政“第一议题”。平杰表示,思政课要从真实的历史中汲取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第一学院”的作用,围绕思政课教学科研、“大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大思政课”教学法的新模式、新方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胡德平认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今年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九三阅兵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贡献、历史启示,表明了中国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纳入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思政课堂面向青年大学生讲好“伟大抗战故事”,切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胡德平表示,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这次两院党组织结对共建,标志着两校马院深度合作开启新的篇章,下一步,两校马院要在组织联建、课程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产出高质量的合作成果,打造公办民办高校马院结对共建的示范标杆。
张天喜从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出发,强调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
交流环节,两校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岗位谈了观后体会。上海体育大学王资博教授从“三大逻辑”层面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的内在联系,表示“自觉传承”是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之基础;“守正创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之精髓;“行动导向”是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之要求。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敖天颖副教授通过讲述抗战时期青年女性无畏牺牲的故事,表达了本次九三阅兵是对无名英雄的深切缅怀与致敬。中侨大学教师于跃跃表示,阅兵式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弘扬抗战精神。中侨大学教师余杰结合阅兵式中“小细节”与“大叙事”的独特设计,探讨了将历史自信、精神力量与和平理念融入教学的路径思考;中侨大学郜工农教授则从“抗战精神”与“历史主动精神”关系的研究出发,提出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重要性、紧迫性的思考和探索。
封晓莉表示,近年来两校在学术交流、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深厚的友谊。本次活动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沪教卫党〔2025〕165号》文件(关于推动上海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对共建的通知)精神的重要举措。两校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继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充分发挥结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努力在上海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质量提升中走在前列。
会议以诗句“天地君亲师压阵,三皇五帝皆师训,休言师道极尊严,少才无德堪胜任”收尾,表达了对两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的期望与祝愿。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不断提高思政课育人能力,做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思政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封晓莉